LOGO
网站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公司新闻 >> 瓷砖吸水率是什么意思?它对铺贴区域有何影响?
详细内容

瓷砖吸水率是什么意思?它对铺贴区域有何影响?

装修选瓷砖时,商家总会提到 “吸水率” 这个词,还说 “吸水率越低越好”“这个砖吸水率符合国家标准”,不少人听得似懂非懂,不知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,更不清楚这和自己家的铺贴区域有啥关系。其实,瓷砖吸水率是判断瓷砖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,直接决定了瓷砖适合铺在哪个空间 —— 选对了耐用十年,选错了可能两三年就出现渗水、发霉、开裂等问题。这份从实际装修经验中总结的指南,帮你把吸水率的来龙去脉讲清楚,让你根据不同区域选对瓷砖。

8729bf8d0601bb58eb9fb462b6856fae_bg_e1d70df10219b0ae56f8a7c873816335.jpg

一、先搞懂:瓷砖吸水率到底是什么?
简单说,瓷砖吸水率就是瓷砖吸收水分的能力,具体指瓷砖在标准条件下(温度 20℃±1℃,相对湿度 65%±5%),浸泡 24 小时后吸收的水分重量与瓷砖干燥重量的百分比。国家在《陶瓷砖》(GB/T 4100-2015)标准中,对不同类型瓷砖的吸水率有明确规定,这也是我们判断瓷砖用途的重要依据。
(一)吸水率的 “分级”: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瓷砖
根据吸水率,瓷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,性能和用途差异很大:
  1. 瓷质砖:吸水率≤0.5%,这类瓷砖内部结构致密,水分很难渗透进去,比如我们常说的通体砖、抛釉砖大多属于此类;

  1. 炻瓷砖:吸水率 0.5%<吸水率≤3%,性能介于瓷质砖和陶质砖之间,硬度和防潮性较好;

  1. 细炻砖:吸水率 3%<吸水率≤6%,防潮性中等,适合干燥或半潮湿区域;

  1. 炻质砖:吸水率 6%<吸水率≤10%,防潮性一般,多用作墙面砖;

  1. 陶质砖:吸水率>10%,内部结构疏松,吸水能力强,常见的普通瓷片、仿古砖中的部分产品属于此类。

举个直观的例子:把一杯水倒在瓷质砖(吸水率≤0.5%)背面,24 小时后基本还是干爽的;而倒在陶质砖(吸水率>10%)背面,几分钟就能看到水慢慢渗进瓷砖内部,24 小时后瓷砖会变得沉甸甸的,完全吸饱了水。
(二)吸水率的 “检测”:商家不会告诉你的小技巧
选购时想验证瓷砖的吸水率,不用依赖商家的口头承诺,自己就能简单检测:
  1. 看检测报告:要求商家提供瓷砖的质量检测报告,重点看 “吸水率” 指标是否符合其宣称的瓷砖类型(如瓷质砖必须≤0.5%),报告需由国家认可的权威机构出具;

  1. 现场测试:找一块样品砖或废砖,在背面滴几滴清水,观察水分的渗透速度 —— 渗透慢或不渗透的,吸水率低;渗透快的,吸水率高;

  1. 看瓷砖种类:一般来说,亮面的抛釉砖、通体砖吸水率较低;哑光的普通瓷片、复古陶砖吸水率较高,但不能一概而论,最好还是结合检测报告和现场测试确认。

二、划重点:吸水率对不同铺贴区域的影响
瓷砖吸水率的高低,直接决定了它的防潮、防渗透、耐磨等性能,因此不同吸水率的瓷砖,适合的铺贴区域也完全不同。选错了区域,再贵的瓷砖也会 “水土不服”。
(一)潮湿区域:必须选低吸水率瓷砖(≤0.5%)
厨房、浴室、阳台(尤其是洗衣区、养花区)这些长期接触水的潮湿区域,对瓷砖的防潮、防渗透要求极高,必须选择吸水率≤0.5% 的瓷质砖,否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:
  • 渗水发霉:如果用高吸水率的陶质砖铺浴室地面,洗澡的水会慢慢渗进瓷砖内部,再渗透到防水层,如果防水层有破损,就会导致楼下漏水;墙面砖吸水后,容易滋生霉菌,瓷砖边缘会发黑、脱落;

  • 渗色难清洁:厨房地面如果用高吸水率瓷砖,油污、酱油等液体很容易渗透到瓷砖内部,形成永久性污渍,怎么擦都擦不干净;

  • 热胀冷缩开裂:吸饱水的瓷砖在温度变化时(如浴室的热水蒸汽、阳台的日晒雨淋),容易因热胀冷缩出现开裂、掉瓷的情况。

案例参考:朋友家浴室地面当初为了省钱选了吸水率 8% 的炻质砖,没用两年就出现瓷砖边缘发黑、空鼓的情况,拆开后发现瓷砖背面全是潮气,防水层也被泡得变形,最后不得不全部返工,花了比当初多三倍的钱换成瓷质砖。
(二)干燥区域:中高吸水率瓷砖也能用(但有前提)
客厅、卧室、玄关等干燥区域,不直接接触水,对瓷砖的防潮要求较低,中高吸水率的瓷砖也能使用,但要根据使用需求和预算选择:
  • 高频使用区域(客厅、玄关):虽然干燥,但人流量大,需要耐磨、耐脏的瓷砖,建议优先选吸水率≤0.5% 的瓷质砖,不仅耐用,还容易清洁,洒上饮料、灰尘用抹布一擦就干净;如果预算有限,选吸水率 3%-6% 的细炻砖也可以,但要注意避免尖锐物品划伤表面;

  • 低频使用区域(卧室):使用频率低,对耐磨性要求不高,如果喜欢复古风格,选吸水率 6%-10% 的炻质仿古砖没问题,颜值高且性价比高;但不建议用吸水率>10% 的陶质砖,质感较差,且长期踩压容易变形。

注意事项:即使是干燥区域,若所在地区空气湿度大(如南方梅雨季节),也建议选低吸水率瓷砖,避免瓷砖吸收空气中的潮气后出现返潮、打滑的情况。
(三)墙面区域:吸水率可灵活选择(看位置)
墙面瓷砖不直接承受踩踏,对耐磨性要求低,吸水率的选择更灵活,但也要看具体位置:
  • 潮湿墙面(厨房、浴室墙面):虽然不踩,但长期受水汽、油烟影响,建议选吸水率≤0.5% 的瓷质砖,防潮、抗油,使用寿命长;如果预算有限,浴室非淋浴区的墙面可以选吸水率 3%-6% 的细炻砖,但要做好墙面防水处理;

  • 干燥墙面(客厅背景墙、卧室墙面):完全可以选中高吸水率的瓷砖,比如吸水率 6%-10% 的炻质砖或>10% 的陶质砖,这类瓷砖颜色丰富、造型多样,适合做装饰性墙面;但要注意,墙面瓷砖铺贴前,高吸水率的陶质砖需要提前泡水,否则会因吸收水泥的水分导致空鼓、脱落。

三、避坑指南:关于吸水率的 5 个常见误区
很多人在理解瓷砖吸水率时,会陷入一些误区,导致选砖失误,这些 “坑” 一定要避开:
(一)误区 1:“吸水率越低越好,全房都用低吸水率瓷砖”
虽然低吸水率瓷砖性能好,但并不是全房都需要。比如卧室墙面做装饰性铺贴,选低吸水率的瓷质砖不仅价格高,还不如中高吸水率的陶质砖有质感,完全没必要。正确做法是:潮湿区域必须用低吸水率瓷砖,干燥区域根据需求和预算灵活选择。
(二)误区 2:“商家说‘防水瓷砖’,就不用看吸水率了”
很多商家宣称自己的瓷砖是 “防水瓷砖”,其实瓷砖本身没有绝对的防水性,所谓的 “防水” 只是吸水率低而已。选购时一定要问清楚具体的吸水率数值,而不是只听 “防水” 的噱头,避免被商家忽悠。
(三)误区 3:“高吸水率瓷砖泡水后更结实”
有些商家说 “高吸水率瓷砖铺贴前泡水,能变得更结实”,这是错误的。泡水只是为了让瓷砖充分吸收水分,铺贴时不会因吸收水泥的水分而导致空鼓、开裂,并不是能提升瓷砖的硬度和耐用性,泡水后的高吸水率瓷砖性能还是不如低吸水率瓷砖。
(四)误区 4:“进口瓷砖吸水率一定比国产的低”
进口瓷砖不一定都是低吸水率的,有些进口的复古陶砖吸水率甚至高达 15%;而现在很多国产瓷砖的技术已经很成熟,瓷质砖的吸水率能做到≤0.1%,比不少进口瓷砖还要好。选砖时看吸水率数值,而不是看产地。
(五)误区 5:“小规格瓷砖吸水率比大规格的低”
瓷砖的吸水率和规格大小没有关系,只和原料、烧制工艺有关。比如同样是 800×800mm 的瓷砖,瓷质砖吸水率≤0.5%,陶质砖吸水率可能>10%;同样是 300×300mm 的小规格瓷砖,也有高低吸水率之分。
四、实用建议:根据吸水率选瓷砖的 3 个步骤
掌握了吸水率的知识,选瓷砖时可以按这 3 个步骤来,精准匹配不同区域:
  1. 明确区域属性:先确定要铺贴的区域是潮湿还是干燥(如浴室属于潮湿区域,客厅属于干燥区域);

  1. 确定吸水率要求:潮湿区域选吸水率≤0.5% 的瓷质砖,干燥高频区域优先选≤0.5% 的瓷质砖,干燥低频区域和干燥墙面可选 3%-10% 的中高吸水率瓷砖;

  1. 验证参数并选购:要求商家提供检测报告,现场测试吸水率,确认符合要求后再购买,避免买到 “虚标” 产品。

瓷砖吸水率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百分比,却直接关系到装修的耐用性和居住的舒适度。选砖时不用盲目追求 “低吸水率”,也不能忽视这个指标,关键是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 “对号入座”。记住:潮湿区域坚守 “吸水率≤0.5%” 的底线,干燥区域灵活选择,这样才能选到既实用又划算的瓷砖,避免后期返工的麻烦。


seo seo